时下临近高校开学的时间。为了清洁一个学期以来的衣服、床单、被套等“装备”,大学生们大多选择在高校洗衣店里进行清洗。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一些高校洗衣店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:来自不同地方的肮脏衣物不仅混杂在一起进行洗涤,大多洗衣店还“偷工减料”,减少清洗的程序。而大学生们对此却无可奈何。
衣物混杂塞满洗衣房
在河西某高校内的一栋学生宿舍的1楼,记者发现一间阴暗潮湿的房子被改装成了一家洗衣房。大约有10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摆放着两台滚筒洗衣机,旁边用课桌拼成的桌面上铺上了一张布,上面堆满各类已清洗好的衣物。女店主麻利地接过一名女学生送来的脏牛仔裤和床单,贴了个标签后,顺手将其放入已放满衣物的一台洗衣机里。洗衣机旁还有一个大塑料筐,肮脏衣物早已堆出了筐子,直拖到地上。房内用木板隔开的一个封闭的小房里,放了三口煤炉,上空悬挂着洗好要烘干的衣物。看见记者惊讶的表情后,店主笑嘻嘻地说:“这样烘干又快又好。”现在的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都很差,依赖性很强,店主的生意好得不得了,每天的收益都很可观。
一桶洗衣水重复使用
“每次送衣服来洗,我都要叮嘱店主,一定要另外装水洗。”在湖南大学读大二的小李认为,冬天的衣服都比较厚而难洗,她一般在校外的洗衣店洗衣。记者在岳麓区桃子湖商业街上发现,很多针对大学生的洗衣店应运而生。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洗衣店,5、6台半自动洗衣机正在紧张地“工作”。有的桶内已经没有清洗的衣物,但脏水却没有放掉。小李告诉记者,店家为了节省水费和洗衣粉,这些未放掉的水有时会重复使用。她曾经发现了一次,此后送衣服来洗总是提心吊胆的。很多小洗衣店里屋放着一台双缸洗衣机、一个大桶和一个塑料澡盆。“洗衣机用来泡衣服,桶里水投第一次,盆里水投第二次,衣服都投两遍。每次投完都得甩干,这样就能去掉多余的泡泡,但是甩出来的水不能扔,用小盆接着,从哪个桶里来的再倒回哪个桶里去,这样可以省水。”
一个上午,桶里和洗澡盆里的水完全变成黑色,上面还漂浮着肥皂泡,记者刚要帮忙倒掉换新水,被刘女士发现了,“先别倒,等把这几件黑衣服投完再换水。”刘女士说着又拿了几件黑衣服扔给记者。
卫生状况堪忧,缺少必要监控
尽管对学校附近洗衣店的卫生状况颇有微词,但大多数学生仍然甘冒“风险”送衣物去洗。据一高校老师介绍,高校内的洗衣房一般由校外人士承包经营的,这种店的投资与学校无关,但学校后勤机构会定期对其卫生状况进行审查,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传染情况。但在校门口附近,会有一些出租房内从事洗衣业务,但不属于学校的管理范围,只能靠工商部门监管。
